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1、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2、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3、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4、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5、那么,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南辕北辙、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
1、南辕北辙
【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西汉 刘向《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释义】:想去楚国却往北走。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2、掩耳盗铃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释义】:秦国 吕不韦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3、亡羊补牢
【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鹬蚌相争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亡羊补牢 人面兽心 无价之宝
囫囵吞枣 庖丁解牛 起死回生 患得患失
庸人自扰、拔苗助长、惊弓之鸟、滥竽充数
愚公移山、买椟还珠 狐假虎威,爱屋及乌
打草惊蛇,破镜重圆,才高八斗,一毛不拔
迎刃而解,毛遂自荐,八仙过海,一鸣惊人
纵虎归山,世外桃源,项庄舞剑,下笔成章
天衣无缝,呆若木鸡,怒发冲冠,鱼目混珠
乐不思蜀,班门弄斧,走马观花,后来居上
狼狈为奸,半途而废,得意洋洋,望梅止渴
塞翁失马,掩耳盗铃,叶公好龙,凿壁借光
骄兵必败,磨杵成针,入木三分
呕心沥血,才高八斗,伯乐相马
狐假虎威,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画蛇添足
狐假虎威
鹬蚌相争
画蛇添足
井底之蛙
庖丁解牛
望洋兴叹
杞人忧天
愚公移山
滥竽充数
郑人买履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1、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2、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3、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4、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5、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6、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7、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8、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9、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10、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11、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12、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3、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14、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15、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否极泰来
否极泰来的解释
成语拼音pǐ jí tài lái
成语解释否:坏;泰:好;顺利。坏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对立面转化。
成语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成语繁体否极泰来
成语简拼PJTL
成语注音ㄆ一ˇ ㄐ一ˊ ㄊㄞˋ ㄌㄞ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否,不能读作“fǒu”。
成语辨形极,不能写作“及”。
近义词否去泰来、时来运转、苦尽甘来
以上就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的全部内容,南辕北辙、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 1、南辕北辙 【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出自】:西汉 刘向《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