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民间故事的成语?1、掩耳盗铃:该成语原意为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后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是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2、揠苗助长:指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3、八仙过海: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那么,来自民间故事的成语?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
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我国很多汉语成语出自有关民间故事,其中流传较多的有邯郸学步、入木三分、余音绕梁、杯弓蛇影、守株待兔等。
(一)邯郸学步。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未得其能,又忘记自己的走姿,最后爬着回到了燕国。李白诗曰“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 。现人们常用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二)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出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内曰“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该故事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文章或见解深刻、透彻。
(三)余音绕梁。余音绕梁语出《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 ,匮粮,过雍门 ,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即我国古时有一位善歌者韩娥,韩国人。一次她经过齐国,因路费用尽,便在齐国都城的雍门卖唱筹资。韩娥声音清脆嘹亮,婉转悠扬,十分动人。这次演唱,轰动全城。唱完以后,听众还聚在雍门,徘徊留恋,不肯散去。余音绕梁,今常用于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1、掩耳盗铃:该成语原意为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后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是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2、揠苗助长:指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
3、八仙过海: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
4、班门弄斧:意思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5、对牛弹琴:该成语比喻对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对不懂得美的人讲风雅,也用来讥讽人讲话时不看对象。
望梅止渴,按图索骥,邯郸学步,洛阳纸贵,退避三舍,胸有成竹,后来居上,牛郎织女,掩耳盗铃,草木皆兵,闻鸡起舞,井底之蛙,月下老人,守株待兔,买椟还珠,天衣无缝,八仙过海,夸父逐日
1、掩耳盗铃;
2、揠苗助长;
3、八仙过海;
4、班门弄斧;
5、对牛弹琴;
6、东施效颦;
7、瓜田李下;
8、邯郸学步;
9、鹬蚌之争;
10、狐假虎威;
11、画蛇添足;
12、自相矛盾。
以上就是来自民间故事的成语的全部内容,1、掩耳盗铃;2、揠苗助长;3、八仙过海;4、班门弄斧;5、对牛弹琴;6、东施效颦;7、瓜田李下;8、邯郸学步;9、鹬蚌之争;10、狐假虎威;11、画蛇添足;12、自相矛盾。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