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成语,论语成语小故事

  • 成语典故
  • 2025-02-14

论语成语?12、理屈辞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辞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13、众所周知: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每一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成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14、好行小惠:惠:同慧,那么,论语成语?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出自《论语》的成语

万仞宫墙 《论语.子张》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闚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寓意孔夫子学问道德高深,若要求取上进,并无捷径,唯有进黉门或泮宫(皆古代学校)潜心修习,才能窥其堂奥.

道听涂说 《论语.阳货》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随便听来的话,又随便传说出去,那是不能修德的事.)

患得患失 《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未得到官位时,处心积虑谋取官位,得到官位则忧心失掉官位,那便什麼事都做得出来.)

里仁为美 《论语.里仁》选择风俗淳朴的居所,人才会如沐春风,德行才会有进步.

见贤思齐 《论语.里仁》遇到比自己贤能的人不应嫉妒,学习对方的优点,使自己改进向善,成为贤能的人.

慎终追远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守丧尽礼,祭祀尽诚,以追念远祖,民间的习俗就会趋於淳厚朴实.)

述而不作 《论语.述而》不要胡乱树立自己的学说,免得贻笑众人.应该尊重先贤,传述正统的思想而不擅自创作.

暴虎凭河 《论语.述而》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赤手空拳与猛虎相搏斗,泅手渡河,死了也毫不悔悟,我不能和这种胡作非为有勇无谋的人同进同出.

举一反三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用一个四角形作譬喻,列举一个角而不能推想其余三个角的人,我是没有兴趣再教导他了.)

巧言令色 《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口头上说些甜言蜜语奉承谄媚的话,是缺乏德性修养的人.

过勿惮改 《论语.学而》贤者勇於认错勇於改进,并时时警惕自己不再犯同样的过错.

三十而立 《论语.为政》十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言他三十岁的时候,不论在精神或物质上都能独立自主,且合乎礼节的要求.)

温故知新 《论语.为政》追溯过去并研讨当时的情状,作为发掘将来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石.

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立志成为伟大人物,应避免自己变成像器皿一般只有单一用途的人.

周而不比 《论语.为政》与人交际应酬,应该一视同仁公正无私,不偏袒一方或结成党派树立敌人.

见义勇为 《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被利益所诱感或为保护自己而畏缩不前是没有勇气的人.)

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对於己经成为过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说些悔不当初的话.

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遇到困惑难解的事情,恭敬地请教比自己年轻或地位比自己低贱的人,并不是不件可耻的事.

闻一知十 《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形容颜回十分地聪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

文质彬彬 《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后天修养的文彩与天生朴素的本质,两相调和适当的人,才是名符其实的君子.)

先难后获 《论语.雍也》有仁德的人凡事总比别人先尝苦头,而对於应得的利益从不斤斤计较,这便是仁者的风度.

知者乐水 《论语.雍也》有智慧的人欣赏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态,他的心灵也如同水一般清莹透澈.

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仁者的心如同山岳的万古坚贞,绝不因一时的利害和荣辱,而动摇自己的意志.

行不由径 《论语.雍也》选择捷径的人,往往因操之过急而走头无路.

箪食瓢饮 《论语.雍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形容颜回饮食简单安贫乐道.)

任重道远 《论语.泰伯》背负沉重使命,迈向遥不可及的旅程,以贯彻仁道作为自己终身的任务.

后生可畏 《论语.子罕》年轻人只要肯发愤苦读努力工作,将来的前途无可限量,是令人敬畏的.

苗而不秀 《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幼苗虽然发芽,不抽穗不开花,有的虽已抽穗但却不结果实.喻人人称其神童的人,长大成人后,可能变得平庸无能)

功亏一篑 《论语.子罕》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堆聚一座山只差一笼土沙即可完成,但半途而废,则前功尽弃.)

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道理应该力求中庸,不偏不倚,过与不及,同样不合理.

非礼勿视 《论语.颜渊》对待没有礼貌的人,应当避免接近他,一但人适应了非礼的事,便会渐渐失去坦白公正的心,不能主持公道.

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尽力克服私欲的诱惑,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作法,凡事保持适度与社会民众的精神合一,这就是实践仁道的善政.)

成仁之美 《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不发掘别人的缺陷,反会表扬别人的优点和善行,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

察言观色 《论语.颜渊》洞悉对方的言谈,并考察他的动机原由,才有深入的了解.

风行草偃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上位者的德政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加诸於草上,草必定会随风仆倒.)

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交友以诗书,礼乐的修养做为朋友情谊的基础.以朋友的学问道德作为自己的榜样.)

近悦远来 《论语.子路》近者说,远者来.(治理国家道先使周遭的人士,对您的政绩满意欢愉,远方的民众也会感佩您的仁政来归顺你.)

行己有耻 《论语.子路》对自己的过失,有羞耻反悔的心,随时自我警惕.

刚毅木讷 《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公正无欲,果敢坚忍,性情质朴,言谈迟钝,是接近仁者的风范.

行不由径 《论语.雍也》选择捷径的人,往往因操之过急而走头无路.

箪食瓢饮 《论语.雍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形容颜回饮食简单安贫乐道.)

任重道远 《论语.泰伯》背负沉重使命,迈向遥不可及的旅程,以贯彻仁道作为自己终身的任务.

后生可畏 《论语.子罕》年轻人只要肯发愤苦读努力工作,将来的前途无可限量,是令人敬畏的.

苗而不秀 《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幼苗虽然发芽,不抽穗不开花,有的虽已抽穗但却不结果实.喻人人称其神童的人,长大成人后,可能变得平庸无能)

出自论语的成语20个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择善而从、不耻下问、克己复礼、温故知新、闻过则喜、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不亦乐乎、三十而立、从心所欲、温故知新、疏食饮水、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舍昼夜、逝者如夫、匹夫不可夺志等。

《论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历代相关作可谓汗牛充栋。许福超编的这本《论语选读 》是一部以传统注疏为依据、间采当代学者诠释、探 讨框架结构、串解章句文义的《论语》读本,旨在向 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示意一种阅读《论语》的方法。

全书除正文外,包括导读、串意、释词、备注、 附言五个部分。导读概述《论语》的整体框架,二十 篇的谋篇结构;串意串解章句文义,做到对词义和文 句的解释于全书从前到后讲得通;释词解释古代词义 ;备注交代人物背景,语言环境,事实经过;附言介 绍历代流传有序的前人注疏,阐释串意的依据,指出 章节的主旨,并间附编者的读书领会。

论语中的四字词语

1、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出处: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释义: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下,就是低下和差的意思,但是这个低下和差不是对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请教的人提高,把自己放低。你向别人请教问题,那他就是你的老师。

2、不亦乐乎【bù yì lè hū】。出处: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释义:意为不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吗?也指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并带有诙谐意味。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3、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出处:出自《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释义:家喻户晓:喻:明白,清楚;晓:知道。家家户户都清楚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4、理屈词穷【lǐ qū cí qióng】。出处:出自《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释义:由于理亏而没有话说。

论语成语摘抄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做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2不耻下问:

不以向比自己的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

3饱食终日:

指吃饱了反整天什么正经的事也不干

4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不到学生而又不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5不惑之年:《论语·为政》

人到一定年龄就能掌握不少知识,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6不念旧恶:《论语·公冶长》

不记往日的仇怨

7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日夜不停

8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不也是很快乐的吗?

9不知所措:《论语·子路》

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10成人之美:《论语·颜渊》

指成全别人的好事或实现其愿望

11分崩离析:《论语·季氏》

形容国家或集体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1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原意是已经使他来了,就要使他安心。现多表示既然来了,就要安下心来

13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责备、追究

14家喻户晓:《论语·泰伯》

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1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看到有利益,先想一想该不该得

16见贤思齐:《论语·里仁》

看到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就要向人家学习、看齐

17尽善尽美:《论语·八佾》

形容事物达到完善无缺的境地

18侃侃而谈:《论语·乡党》

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19喟然长叹:《论语·先进》

长长的叹息

20名正言顺:《论语·子路》

原意是:名分不正道理就不通。

论语常用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

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众星拱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见义勇为——见义不为,无勇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尽美矣,又尽善也。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以上就是论语成语的全部内容,15、理屈辞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辞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16、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泯灭。施惠于人,本身又无所泯灭。《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