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及故事?成语故事的成语大全:一、刻舟求剑 解释:在楚国人的故事中,因船上丢失了剑而在船上刻记号来寻找,比喻人的愚蠢和不知变通。也讽刺人们片面静止地看待问题。二、叶公好龙 解释:叶公喜欢龙的形象,家中处处仿制龙的图案和装饰,但当真正的龙来到他的家时,他却吓得魂飞魄散。那么,成语大全及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四字成语故事(急)
成语小故事1.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34306366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一个鼻孔出气一不做二不休一动不如一静一而再再而三一传十十传百
一步一个脚印一床锦被遮盖一虎难敌众犬一客不烦二主一蟹不如一蟹
丁是丁卯是卯九牛二虎之力士可杀不可辱万变不离其中三寸不烂之舌
三折肱为良医大开方便之门口惠而实不至井水不犯河水太岁头上动土
五十步笑百步天无绝人之路天不怕地不怕天有不测风云无所不用其极
不可同日而语不当家花拉的不足为外人道不知天高地厚不怕官只怕管
不废吹灰之力不登大雅之堂止谤莫如自修勿谓言之不预父母在不远游
务白头马生角牛头不对马嘴手无缚鸡之力长安居大不易风马牛不相及
风从虎龙从云心有余力不足巧诈不如拙成东风压倒西风犯天下之大韪
生同裘死同穴生米做成熟饭礼之用和为贵立与不败之地发昏章第十一
毕其功于一役过五关斩六将过屠门而大嚼耳闻不如目见老死不相往来
死无葬身之地死不死活不活存十一于千百有过之无不及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者事竟成有目不识泰山吃一堑长一智当面鼓对面锣迅雷不及掩耳
如入无人之境如坠五里雾中远水不救近火拒人千里之外求人不如求己
求大同存小异吹皱一池春水男女授受不亲言必信行必果事实胜于雄辩
英雄所见略同拉大旗做虎皮明人不做暗事彼一时此一时卑之无甚高论
使功不如使过经一事长一智挂羊头卖狗肉竖子不足与谋胜不娇败不馁
狡兔死良狗烹哀大莫如心死闻名不如见面活不活死不死前怕狼后怕虎
神不知鬼不觉几来之则安之恭敬不如从命赶着鸭子上架起死人肉白骨
夏虫不可言冰热锅上的蚂蚁烈女不更二夫顾左右而言他借寇兵赍盗粮
冤有头债有主疾雷不及掩耳海水不可斗量高不成低不就掷地作金石声
眼不见心不烦眼中疔肉中刺悬羊头挂狗肉敢怒而不敢言貂不足狗尾续
割鸡焉用牛刀强不强以为知满招损谦受益
1、寓言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买椟还珠、自相矛盾、拔苗助长、亡羊补牢、杯弓蛇影
2、历史成语故事:
背水一战、望梅止渴、纸上谈兵、三顾茅庐、卧薪尝胆、四面楚歌、指鹿为马
3、神话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攀龙附凤、屠龙之技、叶公好龙、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开天辟地
4、三国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桃园结义、曹操献刀、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连环计、官渡之战、长坂桥、借东风、火烧赤壁、华容道、三气周瑜、刮骨疗伤、白帝城、火烧连营
5、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草木皆兵、破釜沉舟、穷兵黩武、如火如荼、势如破竹、坚壁清野、四面楚歌、退避三舍、一败涂地、兵荒马乱、兵戎相见、朝秦暮楚、二卵弃干城、烽火连年、化干戈为玉帛、祸结兵连、揭竿而起、龙血玄黄、一夫当关、枕戈寝甲、直捣黄龙
古代成语故事及典故如下:
1、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在吴国为奴三年,回国后立志报仇雪恨。他每天睡在柴草上,并在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以提醒自己不忘屈辱。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2、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文公重耳曾流亡在外,后来回国成为国君。他曾经得到楚成王的帮助,承诺如果两国交战,他会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后来两军交战,晋文公真的退避了三舍。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比喻退让、回避,避免冲突。
3、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向虞公进谏,指出“唇亡齿寒”,如果晋国灭了虢国,虞国也会跟着灭亡。但是虞公没有听从劝告,最终导致虞国被晋国灭亡。
4、夜郎自大: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夜郎国是一个小国,但是因为听信了汉使的夸大之言,认为自己很大,竟然与汉朝为敌。最终被汉朝的军队打败。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比喻妄自尊大,盲目自满。
5、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赵国被魏国围攻,齐国派兵救援赵国,孙膑指挥齐军趁魏军疲惫不堪之际发动袭击,最终打败了魏军。
成语故事有: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指鹿为马、揠苗助长、亡羊补牢、掩耳盗铃、一叶障目等等。
1、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2、画蛇添足
古代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不大家一起在地上比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于是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还能够为它画脚呢!”他还没有画完蛇的脚,另一个人的蛇就画好了,那个人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随后喝完了那壶酒。
以上就是成语大全及故事的全部内容,简短的成语故事 1.《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