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的成语故事?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阎立本千里学画:有一次,阎立本听说在荆州的一座古庙里有好些壁画,这些壁画是大画家张僧繇画的,技巧非常高明。于是阎立本就决定到荆州去观摩学习。那么,谦虚的成语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程门立雪
宋朝的杨时非常喜爱学习。一个下雪天的中午,他和同学一起去找理学家程颐老师求教。程老师正在睡午觉,他俩就站在门外等候。
雪越下越大,为不打扰老师,仍耐心地等候在门外。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没有走,在雪中站立着,过了一会已经有了一尺厚了。老师醒了。发现杨时俩人站在雪地里,忙叫他们进屋来,杨时赶忙向老师行礼、请教。
后来杨时也成为了在天下都有名的大学者,这件事因为作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
2、徐悲鸿改鸭子
据说有一次徐悲鸿正在画展上评议作品,一位乡下老农上前对他说:"先生您这幅画里的鸭子画错了。您画的是麻鸭,雌麻鸭尾巴哪有那么长的?"原来徐悲鸿展出的《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画中麻鸭的尾羽长且卷曲如环。
老农告诉徐悲鸿,雄麻鸭羽毛鲜艳,有的尾巴卷曲;雌麻鸭毛为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徐悲鸿接受了批评,并向老农表示深深的谢意。
3、梅兰芳拜师
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自己是外名演员而自傲。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
谦虚的名言:1、自负对任何艺术是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季米特洛夫 2、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柏格森成语及故事:1、虚怀若谷宋代医学家刘完素生了病。自己配的要吃了也不顶用。这时也有一位很有名望的医生张元素来问候他,并要给他看病。刘完素起初有些顾虑:自己是名医,如果病被张元素治好了,名望岂不是大大受损?但随即醒悟到,自己平日一直提倡互相学习,怎么事到临头反而糊涂呢?于是他便诚恳地请张元素诊断。刘完素吃了张元素的药,很快就痊愈了。2、礼贤下士 许攸少时曾与曹操为友,后为袁绍谋士,中向袁绍献奇计,未被采纳,又受审配迫害,投往曹操,曹操对袁绍谋士许攸的态度就有所不同,对之倒履相迎,许攸向曹操献计先断袁绍乌巢之粮,致使袁绍败绩。许攸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立下了绝大功劳。 谦虚的谚语: 1、火要空心,人要虚心。 2、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谦虚是最高的克己功夫。
——莎士比亚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泰戈尔
虚怀若谷不耻下问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贝耶尔在大学读书时,有机化学家贾拉古教授的名字传遍了德国。不过,那时这位教授还很年轻。一些科学界耆宿总是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挑剔他。有一天,贝耶尔和父亲在一起闲谈,提起了贾拉古教授。贝耶尔说:“贾拉古只比我大6岁……”言外之意是这个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父亲听了很不满意,他对贝耶尔说:“大六岁怎么样,难道就不值得你学习吗?我读地质学时,老师的年龄比我小30岁的都有,我一样恭恭敬敬地称他们为老师,认认真真地听他们讲课。你要记住,年龄和学问不一定成正比。不管是谁,只要有知识,就应该虚心向他学习。”
程门立雪
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闻鸡起舞
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孙 敬 悬 梁
孙敬是西汉人,幼年时父亲死去,家里很穷,但他立志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孙敬读起书来不分昼夜,十分疲劳,晚上读书时常打瞌睡。为了预防自己睡过去,他用绳子将自己的头发吊在梁上。每当他低头打瞌睡时,就会因头发被紧紧拉住而疼醒。这样,就不会因打瞌睡而影响学习了。孙敬凭借艰苦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长大后成了西汉的大学问家。
古人“头悬梁”、“锥刺骨”,勤奋读书的故事历来被人们颂扬和学习。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平常的学习中,你做到珍惜时间了吗?
凿 壁 借 光
匡衡是西汉人,幼年时十分喜欢学习,常常手不离书。可是,他家太穷,连买灯油和蜡烛的钱都没有,晚上无法读书。为此他十分苦恼。匡衡的邻居是个富户,他家晚上灯火通明。他请求到邻居家借光读书,可是被拒绝了。怎么办呢?这天,小匡衡终于有了主意:在墙上打个洞,灯光不就可以从洞孔里照过来吗?于是,他拿来一把凿子,偷偷在墙壁打了一个洞。这样,匡衡每天晚上在洞孔下借着照射过来的光线,努力读书学习。
匡衡借着隔壁漏过来的灯光看书,是多么的勤奋好学呀!看看匡衡,想想自己,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更应该好好珍惜。
以上就是谦虚的成语故事的全部内容,1、程门立雪 宋朝的杨时非常喜爱学习。一个下雪天的中午,他和同学一起去找理学家程颐老师求教。程老师正在睡午觉,他俩就站在门外等候。雪越下越大,为不打扰老师,仍耐心地等候在门外。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没有走,在雪中站立着,过了一会已经有了一尺厚了。老师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