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匡衡有关的成语?问题一:与匡衡有关的成语。 〖凿壁借光〗 成语典故: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凿壁偷光〗 成语典故: 匡衡字稚圭,那么,与匡衡有关的成语?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凿壁偷光编辑[záo bì tōu guāng]
凿壁借光是一个成语。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西京杂记》:“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凿壁偷光
发 音 záo bì tōu guāng
释 义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 处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示 例 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的志士。(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以下哪个成语是关于匡衡的()
A.凿壁偷光
B.卧薪尝胆
C.映雪囊萤
D.引锥自刺
正确答案:A
凿壁偷光
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外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由于匡衡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我们要学习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匡衡不怕艰难学习的恒心与毅力。
【成语】凿壁偷光
拼音:záobìtōuguāng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故事】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以上就是与匡衡有关的成语的全部内容,【成语】凿壁偷光 拼音:záo bì tōu guāng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故事】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